【晴報專訊】有留意本欄的姊妹們或許記得,去年政府推出iBond 3時,我也有認購,結果抽到兩手,即兩萬大元。但在經紀行推出「保證回購」的「引誘」下,結果,本來適宜長揸的iBond,我變成短炒了!
當然,我要強調的是,iBond很適合接近退休或已退休人士,以及不願冒風險的的投資者,我自問還未到退休年齡,不想鎖死太多錢於一些低回報的工具上,所以才「短炒」一趟iBond。
適合退休人士
因此,大家是否適合短炒iBond,還是應該按自己的實際情況去決定。既然如此,我想趁機會跟姊妹們重溫一下iBond的基本資料,好讓大家自行決定。
所謂的iBond,準確來說是通脹掛鈎債券,因為回報是與通脹率掛鈎,確保債券回報不被通脹蠶食。香港政府這批iBond 4,年期也是3年,半年派息一次,息率以同期的平均通脹率為準則,但最低也會有1厘息,即是就算將來沒有通脹,轉為通縮,持有人都不會蝕底。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通脹高愈10%,因為是香港政府發的債券,我相信,以香港政府的信貸能力,絕對可以支付10%的利息,所以,風險應該很低。
可經二手市場出售
這批iBond完成認購後,同樣會在港交所掛牌買賣,形式與股票沒有分別(iBond 1的代號是4208,iBond 2是4214,而iBond 3則是4218)。當然,大家不要期望iBond的交投可以像股票一樣暢旺,但如果妳真的等錢使,不能持有至到期,妳可以透過經紀在二手市場出售。
另外,買賣債券始終不是銀行存款,正常情況下是有一些交易成本的,例認購費、存倉費及代收利息費等。不過,很多銀行和證券行今次都豁免了大部分費用,故大家收取的息率,基本上是可以全數落袋的。換句話說,如果帳面上妳是收4厘息,實際上也確實可以賺4%回報。
進取投資者可選其他工具
總括來說,iBond絕對是好的投資工具。不過,我想指出一點,理論上,最需要維持自己資金購買力的人士是已退休的人士,因為他們已經沒有收入,也不適宜再冒風險去投資抗通脹。所以,如果有一類投資能夠抵銷通脹是最好不過的。
至於仍然有收入,仍然可以冒一點風險去投資的在職人士,是否需要買iBond,或者撥很多錢去買iBond,其實主要視乎他/她的性格,因為每個人的投資取向,最終也要看他們的性格,或者專業的說法是,看他/她的風險承受能力。
不想冒風險可多購
如果自問不想冒風險,就不妨多買一點iBond(如果買到的話),不用等到退休後才買。但如果妳是比較進取的投資者,把資金投入其他回報更高的工具似乎是較明智的!
撰文︰唐德玲
晴報 [轉貼] 唐德玲 - iBond最好揸到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