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藍領漸吃香 學徒制升「呢」

【經濟日報專訊】香港未來不愁高學歷人士,惟學歷膨脹,職場上未必吃香,一些技術工種反而因缺人而前景被看好,但香港新一代,身嬌肉貴怕辛苦,怎看得上眼!外國近年大推學徒制,並將技術型資歷「升呢」增吸引力,藍領又怎會沒出頭?
議員黃國健昨日於立法會引述《2018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指高中、技工、技術員及副學位教育程度的人力資源,將於2018年短缺2.2萬人,質詢港府有何措施解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回應指,將透過培訓,提升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組別的競爭力及就業能力,以紓緩問題。
《2018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於去年發布,預計本港在2018年整體人力資源約短缺1.4萬人,當中在高中、技工、技術員及副學位這教育程度群組短缺情況最為厲害,比起大學或以上學歷的需求更加多(見表)。
擁一技之長 未來不愁出路
事實上,本港未來人力資源不足,看來有學歷者應不愁工作,但學歷膨脹下,不難有沙紙在手,大學生愈來愈多,找到工作雖未必是難事,但職場上是否仍然有優勢?尤其若修讀科目未必在市場上具較大競爭力,則更沒「包有好工」保證,近年已見大學生畢業後薪金停滯現象。
另一方面,一向被視為讀不上大學才做的技術型工種,卻可能愈見吃香,如屬藍領工種的建造業大歎請不到人,需要提高薪金求才,以致市場也指應處理職業錯配問題,當人人都是大學生,技術型工種有誰來做?
勞福局局長張建宗上周便指,希望青年人不要只考慮文職工作,很多技術工程的工作其實很有前景,又特別提到建造業、飛機維修及護理安老等三個行業都很需要人手。
不過,對於藍領是「次等」的觀念,在本港根深柢固,新一代都寧願賣知識、在寫字樓工作,而非賣勞力,又怎看得上藍領工作?
父母輩也有「工字不出頭」心態,無論如何要子女擠入大學,聽來總比當學徒或藍領工好。
汲瑞士經驗 發文憑頒學位
事實上,多國政府近年也認同除了大學以外,藍領的技術型培訓亦是年輕人出路的另一選擇,致力大推或改革學徒制,培養年輕人有一技之長,解決失業問題及提升生產力;另一方面亦令學徒制的學歷認證及前景規劃「升呢」,增加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例如在英國學徒制,去年提出擬修改機制,允許學徒在讀書期間,可以兼職上大學讀書,修讀本科或碩士學位,讓學生有更多選擇;英國政府又直接推公務員學徒計劃,提升學徒項目的吸引力。
至於在技職教育辦得頗為成功的瑞士,其學徒制亦有其特色,修畢第一年,就會獲發一張文憑,讓青年可用來求職,待工作一段時間後可回校繼續第二年,之後又有更高資歷證書,又可隨時就業,修畢三年課程後就也可取得學位,當地很多政商名人也是學徒出身,企業也爭取學徒出身的人才入職,學徒地位自不比大學生遜色。
加強宣傳 不必人人讀大學
香港一味追求學術型專業培訓,但另一方面,技術、職業型培訓是否令年輕人有多一個選擇?本港能否如英國、瑞士般,配合本地市場需要,提升學徒地位,最重要是,可否令年輕人對有關制度培訓後的專業晉升及前景有信心?
近年台灣重視學徒制,教育部便鼓勵技職院校積極到當地中學進行宣傳,又舉辦夏令營,吸引學生認識學徒制,但如何扭轉學徒制低人一等的印象,才是關鍵。
台灣總統馬英九日前明言,要重視技職教育,希望更多孩子可進入技職體系,對台灣社會整體發展非常重要。
香港快將進入人人讀大專的年代,一般學生不愁沒有升學機會,但若不摸清最合適自己的方向,一味追求入大學接受學術型培訓,是否最好的選擇呢?

[轉貼] 藍領漸吃香 學徒制升「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