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大學排名睇真啲 排得高未必好?


【經濟日報專訊】每年全球有不同機構公布世界大學排名,同一間大學排名也不同,叫人眼花繚亂,公眾愛關注哪間大學排得高,視之為權威,但大學排名榜向來有爭議,排名何來?學術界、家長及學生紛紛投入這類排名競賽,可有看清遊戲玩法?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日前公布亞洲大學排名,本港6間大學打入亞洲前50位,但亦有傳媒引述學者質疑,排名是否完全反映大學實際水平。
評審標準不同 名次差距大
事實上,北京大學前校長許智宏本周一公開指,學生若根據大學排名來選大學,容易被誤導,他批評大學排名就像一把架在校長脖子上的劍,令功利主義在大學校園逐漸顯現。
誠然,大學排名榜愈來愈來多,「版本」各有不同,由不同傳媒機構、商業機構或學術團體各自制定,排名榜的名目眾多,有全球一百大、五十大,又可再分類如亞洲大學排名、年輕大學排名等等。
公眾把排名榜奉為權威,但一堆數字背後,又可會弄清楚背後評審標準如何?例如中大2011年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151位,但在英國大學評級機構QS公布的大學排名卻是37位,名次差距逾百。如何作準?
各大學排名榜的評審計算標準有所不同,例如QS會向學術界及僱主發出全球問卷統計,總佔分數達50%,另20%是論文引用量,其他標準尚有國際化、師生比例等;《泰晤士高等教育》則有5個指數,其中教學環境、研究表現、論文引用量佔最大的比重。
評核標準會影響排名,事實上,近年對大學排名榜的爭議亦不少針對有關計法。不少大學排名榜側重大學的研究表現及論文引用量,但此並不足以反映教學質素。
中大校長沈祖堯前年撰文,慨歎部分院校為了獲得高排名而要施展「策略定位」手段,招聘知名度高的研究人員,刺激研究產量。即使可因此換來高排名,但可會惠及學生?
另外,有學者亦質疑此方法,對於某些社會科學學科或人民學科的學術成就,創意、美術、學校傳統特色等方面的優點,在這些排名中未必可反映出來。
付款評級計劃 可凸顯優勢
中國教育專家委員會會長馮恩洪曾以「蘋果與橙」作比喻,認為排名榜把各類型的大學放在一起比較,會忽略各校辦學特色。北大前校長許智宏也指,大學的歷史、特色及傳統,無法用一個指標系統來統一評估。
大學排名榜愈受關注,更被質疑背後有商機因素。今年1月《紐約時報》報道,世界大學排名評級機構之一、位於倫敦的Quacquarelli Symonds推出計劃,讓大學可通過付錢來獲取1至5星評級機會,讓大學可凸顯優勢。
該報道指,《Rankings and the Reshaping of Higher Education》作者Ellen Hazelkorn曾表示,問題在於:這是購買評級嗎?
評級機構的質素問題惹爭議,有內地大學前校長曾指出,有排名榜評級機構上門要求贊助,亦有大學指曾接到評級機構的來電或傳真,指提供贊助可令排名上升。
了解背後規則 選校識參考
對於院校來說,大學排名高,不止是臉上有光,有助吸引學生報讀及爭取捐款,結果,大學也不得不陪玩,盡量配合計算方法爭取高排名。
教育學院署理副校長莫家豪向本報指,大學排名榜有參考價值,但不應是唯一指標,學生宜先看清楚各排名榜背後的計分方法。他指稱,部分大學會提供學生滿意度數據,是來自畢業生的調查,這些資料亦可作為學生選校時的指標。
學生選校時,別只執迷於排名榜數字,還要了解整體的教學質素與學習環境。
每年不時公布的不同世界大學榜行榜,對於心儀或自己所就大學的排名,固然查看最新排名無妨,但若了解背後的玩法,則也當清楚其參考價值有多少,別一頭栽入這堆數字裏。


[轉貼] 大學排名睇真啲 排得高未必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