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華東H7N9禽流感疫情持續,上海及浙江昨再有5人確診,並有1人死亡。累計已奪去11條性命的H7N9病毒威力強勁,不但可在3日內令病人肺部迅速「變花」,《新英倫醫學雜誌》更揭露兩名死者出現腦病變,其中一人的腎亦受損,本地專家相信H7N9可能會「上腦」。雖然本港沒有人染疫,但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為本港風險作預告,表明帶H7N9病毒的候鳥在今年冬天南下,本港雞鴨可受感染。
滬皖3死者均患長期病
華東至昨日共有43人確診H7N9,累計有11人死亡。內地專家在《新英倫醫學雜誌》披露了3名上海及安徽死者的病况,全部均有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其中兩人出現腦病變,包括87歲的上海男患者,他本身有慢阻肺病及高血壓;另一人是35歲的安徽女患者,她本身肥胖,並有乙型肝炎及抑鬱,她在染疫期間更出現急性腎功能受損。
同時,安徽女患者與27歲的上海男患者,要靠儀器協助呼吸,但此後染上抗藥鮑氏不動桿菌,兩人亦同時有橫紋肌溶解症。
毒性較強 H5N1亦曾「上腦」
港大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陳志偉指出,H7N9病人現腦病變有可能是「病毒上腦」,即病毒會攻擊肺以外器官,顯示毒性較強,以往H5N1亦曾出現「病毒上腦」,但腦病變另有可能是病毒攻擊身體,再引致多器官衰竭,實際情况尚待研究。
另外,早前曾到杭州視察當地醫院的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在醫管局記者會上,展示一名病人的肺片,指出病人初病發時只有輕微咳嗽等病徵,肺部僅輕微受損,但3日後情况急轉直下,大部分肺部受損,需靠儀器幫助呼吸。
袁國勇表示,病人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例如痰)較多,其敏感度比上呼吸道的鼻翼拭子或喉嚨拭子更好,有助抽取樣本化驗及研究抗體。
病毒混種自京浙韓禽鳥
中港專家暫未能找出H7N9病毒宿主,但內地專家在《新英倫醫學雜誌》分析,傳人的H7N9是經過混種演變,基因分析顯示混合的病毒仍來自禽鳥,包括浙江的鴨、北京燕雀及韓國的野鳥。(見圖)
袁國勇稱,目前暫未發現H7N9有人類或哺乳類動物基因,人傳人風險很低,但只要H7N9病毒其中3組基因有變異,已可令病毒變種至可以靠飛沫傳播,籲大家切勿掉以輕心。
袁:人傳人風險暫仍低
他相信,很多在長江下游即華東一帶的禽鳥已帶有H7N9病毒,而本港所屬的珠江流域一帶仍安全。他指現時為春夏之間,候鳥正向北飛,對本港暫未構成威脅,但至冬天時,候鳥則會改為南飛,屆時本地農場的雞、鴨、鵝或有受感染風險,需及早作好準備。
本港昨公布6宗懷疑個案,當中1人曾赴江蘇及接觸禽鳥,但全部對H7病毒呈陰性反應。
[轉貼] 兩死者腦病變 恐H7N9上腦 袁國勇﹕冬季候鳥南下港風險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