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星打通40岩洞 增土地供應

【經濟日報專訊】新加坡地少人多,近年於是致力地下發展,大型地下油庫已在施工,可容納數千人的地下科學城則正在計劃。縱然質疑成效聲音不少,當局仍強調有必要盡早學習解決土地問題。
闢地下油庫 騰地150畝建屋
地下建設被視為城市未來發展的一大方向,其實已非新鮮事,惟獅城勝在走得夠前。除了總長約80公里的地鐵,當地目前還有約12公里的地下高速公路;當局已完成把發電、水務、垃圾處理、港口及機場後勤設施移師地下的論證,現正物色地點及工程方案。
獅城大型地下油庫今年已開始建造,選址位於南部裕廊島地下130米的岩洞;項目耗資9.5億坡元(約59億港元),是亞洲首個地下儲油設施,建成後將可騰出約150英畝土地,用於增加房屋供應。
除此以外,當局亦正考慮把市中心西面的40個地下岩洞打通,建成容納4,200人的多層科研中心,總樓面面積逾200萬呎,比獅城最大購物中心怡豐城(VivoCity)大三分一。
兩大學地下校園 研究初成
獅城南洋理工及國立兩所大學亦對地下建設很有興趣,已完成建興地下校園的初步研究。南洋理工大學地下空間中心代主任趙之業(音譯,Zhao Zhiye)指出,大學為配合學生數量增長,長遠有需要向地下發展。
不過,目前尚有不少聲音質疑地下建設的成效。地下建築項目開資一般比傳統工程高出2至3倍,除了出於更高的安全需求,還因為動工前要進行詳細的地質調查,開採成本亦會隨着岩層的堅固程度而提高。
另一方面,打造地下城市前還需過心理關。獅城建築獅樓DP Architects總監戈爾(Vikas Gore)表示,在地下設置倉庫、工業設施或零售商舖都可以,但地下住宅則難以使人適應,老一輩更會產生抗拒。惟只要有適合的燈光和通風系統,人們很快就可以克服地下工作及生活的心理不安。
當局:累積經驗 實現宏願
當局亦大力為地下工程護航,發展部部長許文遠(Khaw Boon Wan)早前在博客撰文,指出不少日本及加拿大城市都已廣泛採納地下設施;他承認地下建設成本的確較高,但認為新加坡需要及早行動,並從實驗中學習,累積經驗,才可較易實現宏願。

[轉貼] 星打通40岩洞 增土地供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