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專訊】港人不可或缺的即時通訊工具WhatsApp,被「快閃」廣告入侵,不少用戶被強迫加入陌生群組、接收宣傳信息後,瞬間「被離開」群組,個人電話號碼暴露人前。
有推廣公司聲稱擁300萬本地WhatsApp用戶電話號碼、2萬元可代向10萬人發宣傳信息。本報發現不少發信息者使用內地號碼,本港法例難以監管,用家無奈「硬接」廣告。
私隱署將於短期內公布「科技及網絡對個人資料影響報告」,探討WhatsApp等即時通訊工具存取個人資料問題。
收2萬元 向10萬人發信息
近日不少WhatsApp用戶突然被陌生人加入群組,組員均是陌生人,群組主持人傳出廣告宣傳信息後,瞬間用戶立刻「被離開」群組;早前某大服裝品牌發出「快閃」WhatsApp廣告,宣傳開倉優惠,接獲的用家發現,群組主持人電話為內地電話,群組內有10多個港人電話號碼、未見名字資料,對此情況大表不滿,擔心洩露個人私隱。
記者在網上搜尋,發現不少公司提供WhatsApp廣告服務,其中一公司職員向記者聲稱,他們手握全港300萬WhatsApp用戶電話號碼,只須2萬元便可把宣傳文字信息發予10萬人,強調完成服務後會遞交已發出的電話號碼清單,但其中一個號碼會被屏蔽,以避免觸犯私隱條例;另一公司則表示2,000元便可把宣傳信息發予3萬人。
網絡私隱報告 私隱署短期公布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私隱專員蔣任宏指出,自網絡科技普及,公署接獲相關投訴亦上升,其中以WhatsApp廣告,以及智能裝置Apps存取手機資料個案較多,但由於市民對個人資料定義不甚了解,非單純一個電話號碼便可稱為個人資料,需配合用戶姓名、身份證等可證明市民身份的資料才構成個人資料外洩。他透露,公署短期內將公布科技及網絡對個人資料影響的報告。
通訊局發言人指,所有經WhatsApp等流動通訊應用程式發送的商業短訊,均受《非應邀電子信息條例》監管,所有商業短訊均需提供「取消接收選項」,只要信息有提供取消接收選項,不論是否採用快閃均不違法。
然而即使違法不提供該選項,倘發送者是採用內地或外地號碼,當局最多只能向號碼用戶發勸喻信,及將違規號碼交予WhatsApp終止其服務,但能否執法檢控,發言人僅稱會依法跟進。
近年WhatsApp發送違規信息個案,由2011年3宗、增至去年的213宗,今年首6個月則有91宗,通訊局表示至今已將227個被舉報電話號碼轉介予WhatsApp服務提供者,並獲悉號碼均已被WhatsApp終止服務。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指出,WhatsApp容許陌生用戶傳信息,是廣告信息肆虐的原因,坦言通訊局難以執法:「如果發送人用內地電話卡,不要說檢控,連追查都難。」他認為市民及當局應向WhatsApp施壓,增過濾功能,避免市民硬接廣告信息。
[轉貼] 「快閃」廣告襲WhatsApp 私隱危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