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8日 星期六

干預樓市 無好下場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取消了前往俄羅斯參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留在香港處理國民教育等爭議事宜,並急急在周四於啟德地皮宣布落實「港人港地」政策,和暫緩深圳非戶籍居民可一簽多次來港自由行的措施。
對於「港人港地」政策,股壇長毛David Webb漏夜在網站撰文作出回應,指「港人港地」實屬排外政策,筆者認為,反對深圳非戶籍居民可一證多簽來港自由行,又何常不是港人排外情緒的投射和反映?
雖然行會成員林奮強昨日在公開場合表示,港人港地有助港人買樓,但David Webb在網站上話,不少人認為內地人來港搶貴樓,主要基於一些統計數據,說有多達三成或以上高價盤買家(圖1),其登記是用普通話拼音的名字,但其實當中,可能有不少早已居港多於7年,早已是香港的永久居民,新政策會對他們沒影響。
港人港地 非港人可租
另外,港人港地所建房屋,只限制非香港永久居民不能購買,但港人購買以後,卻可租予非港人,所以其日後租金,不會偏離一般住宅租金太遠,如此,在相若租金支持下,其樓價也不會如一般人想像般低,可以「協助」港人以低價買樓。
另外,由於有了只可以港人買入的限制,如樓價真個偏低而引來港人熱烈入市的興趣,則又會如以往居屋一樣,港人港地樓宇將出現供不應求,變成如抽居屋的另一項大抽獎玩意。
澳洲僅限制外人只準買新樓
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認為,有人擔心港人港地政策會影響香港的競爭力和自由度排名,他就回應指香港在美國傳統基金會自由經濟體系的排名居首,其次是新加坡及澳洲,而後兩者俱有對外國人置業的限制措施,所以相信港人港地不會影響香港在國際上自由經濟的地位。
張炳良的說法,筆者認為有值得商榷之處,因為換一個角度看,如果新加坡和澳洲沒有限制外國人置業的措施,其在國際上自由經濟的排名,會否早已超越香港呢?
白表免補地價居屋 已見惡果
還有,正如David Webb指出,人家澳洲的限制外人買樓措施,是限制外國人只准買當地新盤,與香港剛剛相反,因最影響民生,正正是佔市場交投最大批例的二手盤,而非新盤。香港現時反而在港人港地政策在新批土地和新房屋上實施,筆者想問,如有關購買力被誘導至二手市場,會不會反而谷高二手樓價,令一般市民更難買樓?
筆者的想法,其實早有實例,早前梁振英提出每年5000個白表客可以暫免地價買二手居屋,政策一宣布,反而令居二市場的綠表居屋價被扯高,連帶低價的中小型私人住宅市場也出現起哄,最後是幫助了低收入市民置業,還是令他們置業變得更困難?
筆者有朋友說笑,如港人港地的政策正確,那他日是否也應限制如半山區居住的人買深水埗樓,又或限制市區居民買天水圍的樓,以免香港有錢的永久居民,買貴了市區低收入地區的樓價,又或市區居民「入侵」新界,令「悲情城市」的人更難上車?
其實,香港一些地區如石澳道,就算如李澤楷有錢買那處的洋房,也要經過石澳業主委員會通過,才可成為業主,這又是否也有富人排擠外人的意味,大家又是否覺得公平和合理?
除了港人港地,近日最牽動港人人心的,自然是有關大批市民和學生,在政府總部外示威和抗議,要求撤回國民教育科,而事件更令到「好打得」的林鄭月娥在接受電視台訪問時,一度感觸至眼紅紅的淚盈滿眶。
看情形,政府就算不撤回國教科,勉強推行,也將形同廢了武功。有朋友就說,其實國教獨立設科,一方面固然可被視為有洗腦之嫌,但另一方面對那些希望向學生灌輸自由民主概念的老師來說,也可視為一個固定平台,可以名正言順地在堂上講六四,批判獨裁的好機會。
家庭收入擔供樓比率 遠低97年
筆者就聯想到,強行在民意基礎薄弱下在學校推出國教科,就像一些市民,儲不夠錢,又或以工作收入供樓「掹掹緊」的情况,仍要求政府協助買樓,後果實在可大可小。
1997年時,市民的供樓佔家庭收入負擔比率曾高達140%,那樓價如何能維持下去,當時不少勉強買樓市民,最後變成了負資產?而現時有關比率只是接近四成左右(圖2),市民只要有首期買樓,入市後供樓便相信輕鬆得多,樓市也相對較1997年遠為健康。
明報記者 陸振球


[轉貼] 干預樓市 無好下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