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大學生漏接同學電話 母憂失朋友

【經濟日報專訊】每逢新學年開始,都有中小學生因憂慮適應及學業求助,但有輔導機構指,近兩年大學生及其家長求助趨增,且多涉社交問題。
有男生因上課漏接同學電話,母親擔心他無朋友而責備,亦有家長因女兒未能加入功課小組,恐被排斥,欲向大學投訴。社工相信情況與DSE新學制下中學生早一年入大學、缺高考的磨練,致獨立及解難能力較弱有關;有大學教務長提醒大學生要主動,家長亦應放手。
暑假接近尾聲,各大院校陸續舉辦開學禮,「新鮮人」本應期待大學的校園生活,然而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綫單位主任吳錦娟接受查詢時指,過去兩年大學生及其家長因開學而求助有上升趨勢。
女兒未獲分組 疑被排擠欲投訴
有求助的大學男生指自己上課期間錯失同學來電,擔心「missed call」會令同學誤會或孤立自己,因而持續緊張及擔憂,選擇自行疏遠同學;至暑假期間,愈接近開學,愈擔心難融入生活,甚至怕同學會因此講壞話。社工追問下,發現男生與同學關係本來良好,不需要過分擔心,並同時發現,男生曾將事件與母親分享,反被母親指他「做錯」、「無禮貌」,擔心兒子沒朋友。男生的壓力原來來自母親,致令他愈來愈內疚及擔心。
青協亦曾收到有家長求助電話指,留意到女兒入大學後,在分組時未能入組,因而不想上學,擔心自己女兒被排擠,求助於社工:「是否要致電大學投訴?」
文章報告數千字 大學生怕難適應
大學不像中小學,總有「隔籬位」作伴,令準大學生擔心社交,但亦有想得太多而擔心學業;有求助個案就向社工訴說:「以往中學功課,最多只是數百字,大學動輒數千字的文章及報告,擔心不能適應。」
吳指對大學新生而言,與中學生活最大分別是每科、每班均有不同同學;上課地方亦不相同,全部要靠自己,故擔心無朋友。「當然亦有升二年級及三年級學生擔心,再遇上卸膊不分擔工作的組員」;其次學生壓力亦來自成績,有副學位學生擔心GPA「不過3」,難升讀學位課程。
吳認為情況與新制下,學生較舊制學生少一年公開試的心智鍛練有關,「經歷會考及高級程度會考學生,有一定獨立性,亦訓練出一套解難能力」,但新制學生由中六升大一,再加上家長過分擔心,令子女過分受保護,亦令他們難以適應。
浸大教務長蘇國生亦指,新生入讀大學,選科或會面對困難,未必適應,「中學有固定時間表,大學要自己揀時間」;第二項挑戰或是住宿舍,特別是非本地生,或不適應本地文化、語言。蘇指,為解決疑難,不同學院設有迎新日,亦同時會介紹相關教授,但學生需要主動提問及求助。
香港大學教務長韋永庚亦指,新學制後除一向為學生提供的輔導服務之外,亦增設在學術上為學生提供意見,然而學生會否因年紀小而不能適應,則因人而異。

[轉貼] 大學生漏接同學電話 母憂失朋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