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從「中國製造」到「為中國製造」


【明報專訊】過去30年以來,受益於低勞動力成本和強大的製造能力,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中國製造 (Made in China)」的標籤可在不同的製造業產品中隨處可見。支援這些企業實現低成本優勢的,是來自中國農村地區大量的低成本勞動力和沿海地區逐漸形成的專業化產業集群。
但是經歷了30年飛速發展後,「中國製造」的增長模式未來將變得難以持續。隨着製造型企業受到勞動力成本上升及供應不穩定的雙重打擊,近幾年來低端製造業逐漸開始向低收入國家(如印尼、越南、柬埔寨)轉移。
從2010年起,中國政府連續3年上調城鎮最低工資標準。隨着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為中國製造(Made for China)」逐漸成為新的增長模式。中國家庭不僅消費更多更好的食品、名牌服裝、豪華汽車和其他高端消費品,而且在服務類消費方面的開支也將加大,比如電子通訊、旅遊觀光、子女教育、醫療保健和保險服務。投資策略則需要迎合這種「為中國製造」的新增長模式,注重商品消費升級和服務消費增長,會提供數個相關行業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投資潛力。這些行業包括農產品、安全食品及飲料、中高端消費品、醫療保健、金融服務、旅遊觀光及文化娛樂。戶籍制度改革和城鎮化品質的提高,也將支持房地產及相關行業長期的發展。
中國消費者已經成為各大奢侈品牌的主要客戶群。公司資料顯示9個國際知名奢侈品牌在大中華地區的銷售額平均佔其全球總銷售額的20%。展望未來,隨着中國家庭可支配收入繼續增長,這個數字很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農產品方面,隨着收入的增加,中國居民飲食結構正在升級,吃糧食少了,吃肉多了。中國人現在不僅要吃得飽,還消費更多高品質的食品飲料以提高生活水準。例如,中國三大名酒(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的價格自21世紀初以來已翻倍有餘。
中國服務性消費 增長空間大
在中國整體消費中,服務性消費只佔一小部分,僅為總消費的六分之一左右,而這一比例在美國則超過三分之二。由於中國社會保障欠缺,人口老齡化到來和家庭財產快速增長,保險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中國保費收入目前世界排名第6位,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保險市場。
中國經濟在經歷了過去30年由出口和投資主導的快速發展後,造成現在經濟結構中投資與消費失衡的局面,經濟轉型非常重要。人口因素縱然可以影響增長模式的轉變,但政府應採取主動的政策調整,加速經濟轉型。需要實施的政策包括:縮小仍在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發展消費信貸、理順公共開支和稅收政策、並要求國有企業提高分紅派息。
取消戶籍制 可釋放大量需求
戶籍制度改革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可能具更重要的戰略性意義。中國的戶籍制度降低了城鎮化的品質,抑制了消費增長。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現在有超過半數的人口居住在城鎮地區,但正如李克強副總理近日表示的,城鎮戶籍人口(在城鎮社會福利體系內)僅佔總人口的35%。如果取消戶籍制度,使得在城市工作的農村人口享受與城市人口同等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這將極大的釋放消費需求,並拉動服務業的發展。取消戶籍制度還能促進住房和公共基礎設施的投資,這些投資還可以幫助中國消化過剩產能。
中央政府可以考慮發行「城鎮化債券」,為戶籍制度改革所需的社會福利建設和投資提供資金。成本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擔。這種旨在提高城鎮化品質的政策,既穩增長,也調結構,還促民生。它也許是未來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支柱。
哈繼銘
高盛投資管理部中國區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


[轉貼] 從「中國製造」到「為中國製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