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保育大埔龍尾成社會熱話,吸引不少市民趁機一遊。不過,「守護龍尾大聯盟」發現,龍尾未成功保育,海洋生物先遭受「熱心」市民殘害;有到訪市民竟將海星當飛鏢「掟」,又將大批海膽「撈」上陸地暴曬,灘上更湧現大批被肢解的海星、被截肢的蟹。大聯盟計畫自組五十人的「龍尾生態守護隊」,周末起派員守護龍尾,如果有發現虐待生物情況,會報警跟進。
「守護龍尾大聯盟」發言人李少文表示,龍尾灘的海洋生物受到殘害,有人將海星當飛鏢「掟」,又肢解海星及刮出內臟,又有人將大批海膽「撈」上陸地暴曬,另有蟹八隻腳均被扭斷,甚至有人將海星、海魚「打包」回家,行為令人髮指。他指現時龍尾灘生態未必即時受發展影響,但遊人虐待生物數目持續增加,擔心該處生物難以承受。
根據香港法例,殘酷對待動物可被處罰二十萬元及監禁三年,大聯盟將自組五十人「龍尾生態守護隊」,逢周六、日的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六時分批實地巡邏,如果有發現殘害生物情況,會報警跟進。大聯盟又呼籲遊人善待生物,並於本周日上午十一時舉辦首堂「龍尾學堂」作生態導賞團,名額五十人,即場報名,先到先得。
漁護署昨帶傳媒視察位於大潭水壩附近的大潭港濕地,屬於港島區少有的自然生態環境,全長三公里,擁有紅樹林、彈塗魚、招潮蟹等自然生態。漁護署高級海洋護理主任周永權表示,現在未有法例規管海岸公園外的自然環境,只能派員到場巡視,勸喻市民自律,並不斷宣傳教育公眾愛護大自然。
周永權又指今年七月曾於龍尾進行三天的生物遷移演習,成功將約二十個其他品種魚類和棘皮動物遷往汀角東接收地,事後監察結果良好。不過李少文反駁,生物遷移只可搬到成體海洋生物,無法遷移有微生物的幼體,直接影響海洋生物下一代,遷移演習最少觀察五年,才可知是否成功搬遷,現時已宣稱成功遷移屬「兒戲、無科學實證」。
李少文又批評,漁護署至今仍堅持龍尾發現的管海馬是「中度常見」,但署方位於西貢蕉坑自然教育中心內漁館的展板,卻列明管海馬是「瀕危海水魚」,質疑漁護署以謊言為政治服務。漁護署發言人回應,管海馬在本港屬中度常見,但於國際公約被列為瀕危海水魚,因為本港與國際情況不同,又舉例小葵花鳳頭鸚鵡,同樣於本港屬中度常見,但卻被國際列為瀕危物品種。
[轉貼] 龍尾未發展 生物已遭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